寧波海雄塑料機械有限公司是2003年初成立的一家寧波市屬福利企業,不到十年時間從零一躍成為行業前三。沒有人能輕易獲得成功,也沒有人會一路順風順水,正如鄭強最喜歡的歌《愛拼才會贏》一樣,在注塑機的創業之路上,他一直信奉敢作敢為,勇往直前,奮斗與感恩并存,使得海雄銷售收入連年遞增。對此本刊記者專訪了寧波海雄塑料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——鄭強。
記者:鄭總,您好,能談談海雄這些年如何發展的,是靠什么在塑機企業林立的寧波脫穎而出成為行業佼佼者?
鄭強:海雄是2003年初成立的一家寧波市屬福利企業,本著接收部分市屬國營單位下崗的殘疾職工就業問題,同時尋求、探索一條老店新開的非常規發展之路。2003年注塑機行業還沒有今天這么的競爭殘酷,國內龍頭企業處于快速擴張期,行業蓬勃發展。但總體來看,行業水平與國際水平差距較大。海雄公司成立之初,對產品的定位就很明確,要做高性能(縮小國際差距)、高性價比(回報社會)的產品,走一條差異化發展之路。
鄭強:在塑機企業林立的寧波,海雄能用不到十年時間從零一躍成為行業前三,靠的是我們打破陳規,我們要打翻身仗,我們不能一味的跟著別人按部就班,我們采取的戰略是客戶定制。注塑機作為一種普通商品,遠遠達不到飛機制造、CPU制造等可以全球壟斷的程度,再加上客戶要求和認知的不斷提高,不去適應客戶的需求而只是一味的我做什么你買什么是沒有出路的。
記者:任何一家企業的成功,支撐它前行的必定是企業最堅韌的魂,在過去十年的發展當中,海雄是如何踐行、詮釋企業的核心力量?
鄭強:“以奮斗者為本”這一核心價值觀是海雄人經過十余年的累積沉淀,而演繹成的。公司自成立以來,始終貫穿以顧客為中心,公司研發部一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。企業成立初期,以服務小企業為己任,為家家戶戶的鞋跟、制筆小工廠做專用機;為某些地區家庭工廠開發過牙刷、頭梳的混雙色專用機,操作、調試、維修簡便;為家庭果農開發塑料果筐專用機,讓低成本塑料代替紙箱包裝,速度快、效益高,迅速占領市場;為家家戶戶的馬桶蓋研發專用機,取得該行業良好的口碑等等。企業發展到中等規模了,除了服務好小企業也要服務好中型企業,3C產業一直以來被國外企業所壟斷,導光板、手機單、雙色膠框專用機等海雄已取得不俗的表現;瓶胚、瓶蓋專用機也深受國外客戶好評;包裝行業專用機、模內貼標(立體標)的推出也獲得良好的口碑。生產部把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為己任,售后服務部急客戶之所急。早會、周會、月會逢會必講質量是海雄的傳統,客戶的成長也壯大了今天的海雄。
記者:當前國內經濟低迷,國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,塑機行業內部競爭激烈,對于海雄未來的發展有什么想法?
鄭強:當今時代又是信息時代也叫E時代、電腦時代、互聯網時代、虛擬時代、知識經濟時代,網絡、微博、微信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,改變著我們的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。在這么一個大公開、大透明,信息可謂秒殺的時代,我們必須強化自身,適應潮流,我們要堅持“適者生存”這個簡單的硬道理,不斷地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,為客戶創造價值。
鄭強: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魂,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動力源泉。一年的企業靠運氣,十年的企業靠管理,百年的企業靠文化。所以海雄未來的發展戰略是:經營品牌化、管理規范化、服務網絡化、合作共贏化。
記者:您認為注塑機行業未來發展會怎么樣?
鄭強:中國是人口大國,中國的市場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,但是門戶已經打開,這個市場不僅僅是國內行業的競爭,國外的機械制造業也加速對華轉移,世界一些知名的注塑機企業,如德國德馬克、克虜伯、巴登菲爾,日本住友重工等公司先后“進駐”中國,有的還進一步設立了技術中心。當然,機遇與挑戰并存,國外注塑機制造商的進入給中國注塑機行業帶來了發展活力。作為注塑產業密集地之一的寧波注塑機行業,我們更需要縮小差距、講究特色。
鄭強:同質化高速擴張可能已成為過去,現在的狀態可能會成為常態。供大于求一定會帶來行業的洗牌,企業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。今天的強者和十年前的行業強者已有很多的不同,那么下一個十年和今天也一定會有很大的變化。創業難守業更難,我們國人喜歡規模大,什么都能做,好面子,大而不強更容易翻船,一山不容二虎,塑料加工行業千百類,如何走一條適合自己的差異化、合作創新之路值得我們深思。
(來源全國橡塑網)